师法自然写丹青

来源:中安书画网 2025-04-11 16:54 作者:日 月

  青年画家丁庆是我的“钓友”。

  与他相识完全是一次机缘巧合:前些年,我刚退休在家闲着没事。有天就去大蜀山分干渠钓鱼,偶遇一个憨厚纯朴的小伙子,他名叫丁庆。

  丁庆,萧县人。从小在书画之乡浓郁的墨香熏陶下,喜欢绘画,且后生可畏的多面手画家。他不仅擅长国画、水粉画,又精通漫画、速写、书法。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安家落户,当上一名美术教师,并与朋友一起创办一个美术学校,还经常应邀到芜湖、宣城、六安等地一些学校去讲学,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他教学不忘笔耕,孜孜以求坚持绘画创作,有多幅作品在全国和全省书画展中获奖,还有几幅作品入选《一线教师示范作品--色彩》《色彩风暴》等美术高考辅导教材。同时还经常承接省内一些美好乡村文化墙壁画创作。为此,安徽美术家协会、安徽工艺美术家协会分别吸收他为会员。

58791744361192_.pic.jpg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自那次邂逅,我俩便经常结伴一起到周边的水塘、湖泊、干渠、小溪、大河去“野钓”。时间一久,就成了忘年交的“钓友”。后又应邀去参访他的“见山斋”画室、观摩他的个人画展、在微信朋友圈里经常欣赏他的新作,渐渐走进他的绘画世界,自然而然地对他的绘画艺术有了肤浅的感性和理性认知。

  丁庆绘画一直恪守“师法自然”。他深知自然是绘画创作之魂,一旦脱离了大自然,画作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以自然为师为友,不断从自然界寻觅更多的创作灵感,捕获更多的创作素材,曾几何时,他开始喜欢户外钓鱼。闲暇之时,带上鱼具,驾车到省城周边,一边尽情地从原野中吸吮着创作营养,一边静静坐在河畔享受着钓鱼乐趣……从大自然中捕捉到许多稍纵即逝美妙的“一瞬间”。其中他创作的国画《大丰收》《寻香图》《姜太公钓鱼》《梦里故乡》《萧县葡萄砀山梨》《春江水》《身在千山顶上头》等等。尤其是他画的花草,生机盎然;画的小鸟,活泼可爱;画的牛羊,健壮生动;画的家禽,活蹦乱跳;画的鱼虾,鲜活灵动……这些自然界形态各异的物象,跃入宣纸,出神入化,活龙活现,更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视角神韵,让人耳目一新。

58811744361193_.pic_hd.jpg

  为了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审美情趣和绘画技法,丁庆拜著名画家萧承震为师,虚心学习江淮大写意,并从萧老笔情墨趣中渐渐感悟和掌握“笔、墨、意、韵”中国画无穷无尽的魅力。他善用水墨浓淡干湿与笔触轻重缓急、表现物象质感形态的技巧,写意不随意,笔法以线立骨,率意恣肆,皴擦勾勒,笔势迅捷,善用不同色彩线条和墨水浓淡,随类赋彩,以彰显鲜明的艺术个性和自然意象。

  4月11日,他与萧承震、黄小舟、王文秀师徒4人回到萧县老家,共同举办“乡情墨韵”书画联展。我有幸前往参加,并细细品赏他参展的30多幅画作,无不为丁庆泼墨写意尽显自然美的笔墨精神所折服。

58801744361192_.pic.jpg

  纵观他参展作品从构图到用笔、从笔墨到韵味、从意境到具象,大有“一气呵成”之势。他以线为骨,以墨为肉,刚柔、和缓、遒劲、雄壮、秀逸、简约,稚拙凝重,犹如唐代画家张彦远“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他用笔流畅、老辣、生涩,神情飞扬,淋漓尽致,气韵生动,大有庄子所云“窥天地之奥,达造化之极”妙境;他用墨浓重,运笔沉着,笔墨酣畅,色彩艳丽,情境意趣,气韵流动,回味无穷,雅俗共赏,百花齐放,富有强烈的表现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学海无边,墨海无涯。丁庆自知山外有山,淡泊名利,耐住寂寞,心无旁骛,默默耕耘,书写丹青,从而散发出一股股浓浓的翰墨香…

编辑:代海丰

投稿邮箱:15255196177@163.com 联系电话:0551-65175218

中安书画网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备案号:皖B2-20080023-21

中安书画网公众号